生物保护——大熊猫的微生境选择

下载文件

2020年5月25日-作者:白文科,黄琼玉,, Jared Stabach,黄金燕,梅丽莎·松格,托马斯·康纳,,周世强,张和民,周彩泉,

生物保护-大熊猫的微生境选择

DOI: 10.1016 / j.biocon.2020.108615

了解栖息地选择对有效的栖息地管理和物种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许多生境选择研究是基于存在和不存在的数据,没有区分使用强度及其与精细尺度生境特征的关系。这些信息对于提高我们对栖息地适宜性的理解,为保护规划和实践提供信息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中国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等脆弱物种。我们将中国卧龙自然保护区5只大熊猫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数据与详细的植被调查相结合,以了解大熊猫的栖息地选择。利用资源选择函数(resource selection function, RSF)比较了大熊猫核心栖息地和次要栖息地的微生境特征,并确定了它们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大熊猫核心区与次生区相比,海拔较高,距离动物路径较近,树木较短,竹子密度较高。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在粗尺度模型中通常被忽视的微栖息地特征在影响大熊猫栖息地选择中的重要性,如竹子密度和栖息地可达性,这些特征在核心区的确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建议优先考虑茂密的竹林和有动物通道的地区,以改善大熊猫的栖息地管理、恢复和走廊建设。我们在这里使用的结合gps跟踪衍生的使用强度数据和详细的栖息地调查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更好地了解各种其他野生动物物种的栖息地选择策略。

下载文件


作者

可访问性问题:

关于可访问性的问题和/或如果您需要对特定文件进行额外的调整,请发送电子邮件至ANR通信和营销anrcommunications@anr.msu.edu